名创优品董事长被指套利数亿美元,门店数量增长,亏损额却显著扩大
来源: Real消费
当地时间7月26日,名创美国做空机构Blue Orca抛出一份做空名创优品的优品亿美元门报告。该报告直指这家零售商的董事店数高管和内部人士秘密持有数百家门店,特许经营的长被长亏商业模式“是一个谎言”,并认为该公司董事长通过内部交易从上市公司套利数亿美元,指套著扩还指出公司营收及特许经营费逐年下降,利数量增谎称了自己的损额商业模式,名创优品并非是却显“轻资产、高利润的名创独立特许经营模式”,其数百家门店由名创优品高管或与董事长关系密切的优品亿美元门个人秘密拥有和经营,并非独立特许经营,董事店数实际利润率要低于其市场披露的长被长亏数据。
报告指出,指套著扩名创优品董事长叶国富通过与上市公司名创优品合资建立企业,利数量增转移了上市公司IPO时的损额数亿元募集资金。
名创优品另外四个地产开发项目,包括一个价值100亿元的物流和研发中心,并非由名创优品实际拥有,而是由叶国富通过一个分层的BVI离岸控股结构控制。
收入下降、特许经营费用下降,以及众多门店关闭,名创优品是“衰退中的零售商”,表明这家企业正走向衰弱。
受沽空报告的影响,名创优品美股港股股价双双大跌。截至7月27日港股收盘,名创优品港股股价大跌10.87%,报12.46港元每股,创港股上市以来新低。其隔夜美股收盘跌幅则达到了14.98%,报6.13美元每股。
7月27日,名创优品在港交所发布自愿公告回应称,该报告毫无依据,且包含有关本公司资料的误导性结论及诠释。公司董事会决定成立由独立董事徐黎黎、朱拥华及王永平所组成的独立委员会,以监督就该报告中相关指控所开展的独立调查。
7月28日美股盘前,名创优品在官网发布英文新闻稿,就美国做空机构Blue Orca提出的三大质疑逐一反驳,表示目前公司的内部调查已实质性完成,独立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做空报告中的相关指控毫无事实依据。
时隔两天,名创优品长文反驳做空机构报告。名创优品在新闻稿中回应称,这份报告中关于公司特许经营业务模式的指控毫无依据。
名创优品称,过去,有一些名创合伙人曾要求公司在一些行政工作上向其提供协助,例如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公司注册。
公司部分员工可能发现有必要或出于便利,自发向当地主管部门提供他们的姓名和联系信息,这些信息进而出现在名创合伙人门店的注册备案上。
此外,名创优品称做空报告中的“620多家”门店这一数据也是失实的。名创优品称,其员工按上述方式提供其姓名所涉门店数量仅占总门店数的极小一部分,目前,仅有3家名创合伙人的门店的注册备案中涉及名创优品基层员工的姓名。
名创优品还否认了公司管理层或其亲属的姓名出现在名创合伙人门店的注册备案中。最后,名创优品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以上所述均不表示,这些独立经营的门店仅仅因为获得公司或公司员工提供临时性行政协助而成为本公司拥有或控制的门店。”
对于名创优品被Blue Orca指控其董事长叶国富,称其通过内部交易从上市公司抽走了数亿美元。这笔“可疑的”内部交易涉及名创优品与董事长叶国富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购买土地。
对此,名创优品也在新闻稿中回应称这项指控也“毫无依据”。新闻稿披露,叶国富为获得合资企业80%的股权,分别于2021年2月2日、同年2月4日及同年5月25日向合资企业注资2.23亿元、3.20亿元及2亿元,其中2月4日的注资为叶国富通过其拥有及控制的另一家公司贷款取得。叶国富向合资企业注资合计约7.43亿元,在公司收购叶国富所持合资企业股权时,独立第三方估值师对合资企业估值超7亿元,均超收购价6.95亿元。
最终,名创优品认为沽空报告对业务前景的描述毫无依据。例如,名创优品降低授权费并非名创优品陷入困境的迹象,而是名创优品为激励名创合伙人在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开设门店而深思熟虑的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获得成功。此外,名创优品在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从2019年6月30日的806间增加到2021年12月31日的1307间。
据名创优品财报显示,2019财年到2021财年,名创优品营收分别达93.95亿元、89.79亿元和90.72亿元,2020财年、2021财年营收增幅分别为-4.43%、1.03%,营收增幅较小。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财年,名创优品每年新开门店497家、527家。名创优品总门店数从2020年底的4514家达到2021年底的5045家。
虽然门店增长,营收表现也还可以,但2019财年到2021财年,名创优品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94亿元、2.60亿元和14.29亿元,长期巨额亏损难免引发外界质疑。
(责任编辑:休闲)
-
11月23日,中国银保信官网公布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共计7款产品,均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分别为:国寿鑫享宝,人保寿险福寿年年,太平人寿太平岁岁金生、太平养老太平盛世福享金生、泰康人寿泰康臻 ...[详细]
-
证券时报e公司讯,今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锂资源供需平衡2-3年后可能恢复正常,但考虑到全球贸易环境恶化,还有俄乌战争带来的镍价炒作,为 ...[详细]
-
中国民航报在3月26日举行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航空安全监察专员、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通报,截至3月26日12时,应急指挥部累计出动 ...[详细]
-
本报记者 许 洁3月24日,携程集团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财务业绩。值得注意是,2021年携程集团全年净营业收入200亿元,已经恢复至2019年的56%。财报数据显示,携程集 ...[详细]
-
引言:2022年8月25日晚间发布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83亿元,净利润-3.05亿元。初看利润暂时处于亏损状态,其原因系上半年消费电子淡季行业需求有所减缓、年初疫情影响智能 ...[详细]
-
霍华德·马克斯最新备忘录:国际事务中的钟摆效应,从欧洲能源依赖谈起
↑“由于欧洲严重依赖俄罗斯以满足其能源需求,因此针对俄罗斯不合情理的行为而施以惩罚的愿望变得非常棘手。”“离岸外包无疑在过去40年为美国的低通胀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导致数百万美国就业岗位消失,制 ...[详细]
-
腾讯出手了!耗资3亿港元回购,还有“特殊分红”即将到账…互联网巨头接连加码回购,能否提振信心?
在阿里宣布加码百亿美元回购、小米披露百亿港元回购后,市场对于另一互联网巨头的回购行动颇为关注。按照港交所股票回购规则,业绩静默期后,公司可以对自家股票进行回购。腾讯3月23日披露了2021年全年业绩, ...[详细]
-
法庭上,用证据说话。然而,有人却动了歪脑筋,拿假证据上庭。3月25日,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二中法院”)向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的当事人邓某送达处罚决定书。在案件审理中,邓某因用 ...[详细]
-
日元周四跌破1美元兑140日元的关键心理关口,继美国8月份制造业增速保持在两年低位之后,一项美元指数飙升至纪录高位。美元/日元一度上涨0.8%,至140.13,为1998年8月以来最高。 ...[详细]
-
张达/制表 陈锦兴/制图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随着楼市的深度调整,房企间的分化更加明显。近期,在部分资金困难房企忙着保交楼、还债、跟债权人沟通展期、延期发布业绩的同时,部分优质房企——楼市的“好学生”陆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