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先涨价再降价”老套路为何难禁止
张涛
10月24日晚8点,媒体各大电商平台的先涨“双十一”预售正式开启,今年“双十一”大促进入实质性阶段。价再降价禁止近日有网友发现某平台在售的老套路手机在悄然涨价。山东的何难沈女士爆料称,某品牌同款型号的媒体手机,10月18日的先涨价格为2069元,10月19日忽然调至2469元。价再降价禁止等到10月24日,老套路虽然价格有所回降,何难但用完平台提供的媒体优惠券后为2299元,依然比之前贵了230块钱。先涨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价再降价禁止提升,平台补贴活动走向日常化,老套路低价早已不再是何难“双十一”的特殊优势,个别商品假借“降价”之名暗行“涨价”之实,早已让消费者生厌。今年“双十一”将至,一些商家又开始玩起“先涨价后降价”的把戏。这种老套路为何屡禁不止?
商家先涨价后降价,制造降价假象,是典型的不诚信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可能构成欺诈。《价格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去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其中专门提到严格规范促销行为。“要提高促销行为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 ’、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
“先涨价再降价”难以禁绝,“双十一”期间价格顶风违规现象屡屡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风险小。商家修改价格的行为往往比较隐蔽,如果不是消费者有意识地对同一件商品进行持续跟踪,往往很难发现价格的变化。即使事后发现价格上涨,倘若没有对之前的价格页面进行截图,消费者也难以提供有力证据,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二是代价低。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在实际执法中,有关部门往往对“先涨价再降价”一罚了之,难以形成有效震慑。2020年12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对三家电商平台在“双十一”期间不正当价格行为各处50万元罚款。这虽然属于顶格处罚,但在价格欺诈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很难收到预期效果。
“先涨价再降价”,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戕害了电商行业健康的市场生态。有关部门不能坐视“先涨价再降价”成为“双十一”等促销季的老套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首先,建立“人防+技防”价格监督体系。在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的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电商平台商品价格进行动态监测,对于不正当价格行为及时报警,从而解决监督难题,彻底打消商家的侥幸心理。
其次,提高价格欺诈违法成本。对于“先涨价再降价”等价格违法行为,除了依法处罚,还应责令商家对所涉及的消费者给予三倍赔偿,使其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同时,将价格严重违法行为列入失信黑名单并予以公示,以便消费者用脚投票。
漫画/陈彬
相关文章:
- 捅出4亿资金大窟窿:以新能源风口之名,海星股份圈钱圈出新高度!
- 中国投资基金公司10月末每股综合资产净值约为0.85港元
-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解读2022年1—10月份投资数据
- 文旅部:继续暂停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 各施神通 各地积极培育扶持企业上市
- 文旅部:继续暂停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 青松股份巨额商誉计提疑财务大洗澡 化妆品代工业务毛利率<3%或难扭亏
- 英媒:英国将从驻马里联合国维和部队撤走300名英军
- 沪指跌0.39%失守半年线
- 北交所新赣江上会暂缓审议,被要求说明“明股实债”认定依据
- 千亿白马合盛硅业原总经理被审查起诉 涉嫌职务侵占被审查起诉
- “第一理财子”招银理财换帅!54岁老建行汪涛回归总行零售条线,权益掌门人离任后遭遇赎回潮
- 英国竞争监管机构将对博通收购VMware交易展开调查
- 美媒:荷兰抵制美要求限制光刻机对华出口,“我们要捍卫自己的利益”
- 荣耀MagicOS细节体验比华为鸿蒙更深更透,赵明:成长和突破一定是打破既有的东西
- 34家!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机构公布
- 2022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发布
- 十四部门:鼓励旅游景区等划出露营休闲功能区,提供露营服务
- 车企“混战”世界杯:7支球队背靠大众,广汽三菱压错阿根廷队?
- “未来车”驶上“法治道”,上海立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