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应有热的心、冷的头脑
“衡量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的北京博人最重要标志是能够提供新知识和新思想,并在其影响之下创造新的大学的心文化。”
6月26日,副校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以视频的长王方式在“2021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发表演讲。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 会议主办方中山大学 供图王博认为,文社历史上,学学那些最伟大的有热思想家总是依靠着他们对于人和世界的新的理解,确立自己的头脑地位。当代中国的北京博人人文社会科学,如果要确立自己在历史上的大学的心地位,就必须提供这个时代所需要,副校甚至引领这个时代的长王新知识、新思想,文社并创造新的学学文化。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有热创新,他总结了五大关键要素:积累,这是一个不断增长知识、获取养分的过程;视野,包括专业视野、跨学科视野和跨文明视野;通变,感受到世界的变化,并通晓其意义和趋势;关怀,即对人类命运和世界的关心;使命感,是一种伟大而持久的力量,基于使命感而来的自觉承担,学术就有了方向。
令王博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晚年出版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是一个能打动人心的问题,读者也能够感受到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关怀。学术追求决定了学人们必须关心这个世界。”
王博认为,对于一个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来说,关怀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卓越学术成果产生的前提。人文社会科学的追求,始终是成就一个更好的生命,塑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应该有一颗热的心、冷的头脑。有热的心,才会有了解人类和世界的动力,有冷的头脑才会提炼出时代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谈及使命感,王博进一步分析,当代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也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学术的使命感也就来源于此。中国的发展需要理论来解释,中国的问题需要思想来澄清,中国和世界的关系需要一个整体性和战略性的设计。与此同时,就学者个人而言,如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追求,就成为使命感的另一种来源。
在扎根中国和面向未来之下,人文社会科学如何诞生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文化,王博提出了六大观点。
“安静宽松的学术环境很重要。”他强调,在学术评价中,不同性质的工作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知识和思想无法被定量评价,否则将抹杀创新的价值,“破五唯”是一种进步,减少评价频率、探索长周期评价也很关键。真正有意义的评价,应当看学术成果是否产生了新知识和新思想,是否会被记录在学术史上。频繁的评价,往往让学者变得浮躁,顾得了当下,失去了长远;失去了长远,也就失去了未来。
“基础学科的地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他说,一段时间之内,应用学科成为显学,基础学科被边缘化。其实,离开了基础学科的应用学科很难走远,应该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协调发展。譬如文史哲,通常被认为是无用之学,有用没用,完全取决于眼光,有了根本的和长远的眼光,就知道无用之大用。创新不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础打得不牢。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注重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给出的信号很明显,也恰逢其时。
“知识融合和学科交叉是大趋势。”王博认为,文科内部的交叉、人文和社科的交叉、文科和自然科学的交叉,会提出很多新的问题,发展出新的方法。他引用韩启德先生的比喻,科学技术像一辆快速行驶的列车,人文学应该是刹车系统,要想刹车,人文学者必须在车上。“这个比喻很好地表现了人文和科技的互相需要和合作,缺乏人文关怀的科学工作,也许会把人类带上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同样缺少科学知识的人文研究,也很容易脱离这个变化的时代。”
“扎根中国,了解世界。”他表示,当今的世界已经紧密相连,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要想理解中国就必须深入了解世界,在了解中华文明特殊性的同时,也必须在人类文化中寻找共通之处,这是人类共同体的根基。
“要有面向未来的自觉。”他举例说明,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迈克斯·泰格马克的《生命3.0》等都有宏大的眼光,有历史感和面向未来的自觉。“真正的历史感都是通向未来的,作为一个特殊的生物,人既有历史定义,也由未来定义,对于未来的想象会塑造我们自身,并影响当下的选择和对历史的新的理解。”
“学人最重要。”王博说,得人才者得天下。有时候,有一个代表性的学者,一个专业和学科就能够达到相当的高度。所以遇到好的学者一定要珍惜,要关爱,要敬重,要包容。政策的制定,应该尊重教育和学术规律,有利于学者的工作。
(责任编辑:热点)
-
央行、银保监会: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
中国央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治理完善、聚焦主业、资质良好的 ...[详细]
-
新国标: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批准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明确规定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从8月15日起实施。《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 ...[详细]
-
国家发改委:7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4.5%,比上月加快3个百分点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8月16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从发电看,受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经济恢复增长等因素影响,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4 ...[详细]
-
网红燕麦奶OATLY原料污染被召回?淘宝客服:没在中国市场引进过
据央视新闻援引美媒报道,鉴于肉毒杆菌污染的可能性和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威胁,美国食品服务业领头公司Lyons Magnus日前在召回名单中新增30多种饮料。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上个月曾召回53种饮料,涉及 ...[详细]
-
年内8家上市券商合计再融资855亿元 头部公司融资能力更优秀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本报记者 周尚伃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券商对于融资“补血”更加迫切,因为资本实力已经成为影响券商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年以来,已有8家 ...[详细]
-
发改委: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3.45万亿专项债券额度已基本发行完毕
中新网8月16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16日召开8月份新闻发布会。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截至7月31日,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3.45万亿专项债券额度 ...[详细]
-
拜登周二将签史上最大气候法案 电车产业链北美化野心引广泛批评
财联社8月16日讯编辑 刘蕊)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将于美东时间周二15:30北京时间周三凌晨3:30)正式签署《2022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内容涉及削减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降低药品价格、加强针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周二早间,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高,创业板指则延续了昨日的强势,再度领涨两市。截至午间收盘,上证指数报3283.87点,上涨0.24%;深证成指报1 ...[详细]
-
8月31日财经早餐:市场押注两大央行超大规模加息,欧元重新回到平价上方
北京时间周三8月31日)亚市早盘,交投于108.83附近;美元周二微涨,低于一天前创下的20年高点,而则重新回到平价上方,因为市场对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超大规模加息预计进行了定价。金价下跌,投资者为美国 ...[详细]
-
中国网财经8月16日讯 近期,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金地中央公园被业主投诉,并收到相关部门的回复。8月6日,有自称“金地中央公园业主”的网友在领导留言板发布信息,称2020年金地西安分公司开始销售金地中央 ...[详细]